
提到杨继盛,多数人会想起他弹劾奸臣、宁死不屈的硬气 —— 在明朝官场的浑浊里,他敢说真话、敢碰硬茬,哪怕被诬陷、受酷刑,也没弯过腰。
就是这样一个心怀坦荡、有大志向的人,登泰山时写下的四句诗,没有夸泰山多雄伟,也没说自己登顶多厉害,反倒把 “立志” 和 “做人” 的道理,藏在了登山的过程里。
《登泰山》
明·杨继盛
志欲小天下,特来登泰山。
仰观绝顶上,犹有白云还。
“志欲小天下,特来登泰山”,头两句直白得像在说心里话。
“小天下” 不是真要把天下看小,是孟子说过的 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—— 站在泰山顶上,往下看的时候,原本觉得广阔的田野、高大的房屋,都变得渺小了;
原本纠结的小事、在意的烦恼,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。
杨继盛说自己 “志欲小天下”,就是想借着登泰山,看看更广阔的天地,让自己的心胸变得更开阔,也让自己的志向更坚定。
他不是来游山玩水的,是带着 “想让自己格局更大” 的心思来的 —— 就像有的人遇到困惑时会去看大海、爬高山,不是为了打卡,是想在天地的辽阔里,找自己的方向。
可真等他登上泰山绝顶,看到的景象却让这首诗的味道变了。
“仰观绝顶上,犹有白云还”,站在大家都觉得是 “最高处” 的泰山顶,他没有低头炫耀 “我已经到顶了”,反而抬起头看 —— 原来就算到了泰山绝顶,上面还有飘来飘去的白云,白云之上,还有更广阔的天空。
这一句太妙了,把 “登顶” 的意义彻底说透了:很多人以为,到了 “最高处” 就够了,就可以停下来骄傲了;可杨继盛却看到,没有真正的 “最高处”,再高的地方,也还有更高的存在。
这背后藏着两层道理。一层是关于 “志向” 的:杨继盛想 “小天下”,不是为了达到 “泰山顶” 这个目标就停下,而是想通过登泰山明白,志向不该有 “尽头”。
就像他在官场里,不是做到某个官位就满足了,而是想一直坚守 “刚正不阿” 的初心,哪怕遇到再多困难,也不放弃自己的追求。
图片
泰山顶不是终点,白云之上的天空,才是更值得仰望的方向;眼前的成就不是终点,心里的初心和更远的志向,才该一直放在心里。
另一层是关于 “谦逊” 的:很多人爬上山后,会觉得 “我比别人厉害”“我到了别人没到的地方”,可杨继盛没这么想。
他站在绝顶,看到还有白云在头顶飘,就知道自己就算到了 “高处”,也还是渺小的 —— 比自己 “高” 的东西还有很多,不能因为暂时到了某个高度,就骄傲自满。
这就像他做人一样,哪怕自己有学识、有骨气,也从不会觉得自己 “了不起”,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: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,再厉害的人,也该懂得低头看、抬头望,别把自己看得太重。
杨继盛写这首诗的时候,心里肯定也装着自己的处境。
那时候的他,已经在官场里经历了不少风雨,知道坚守初心不容易,也知道人很容易在取得一点成绩后就迷失。
他登泰山,其实也是在 “照镜子”—— 用泰山的高,照自己的志向够不够坚定;用白云的远,照自己的心态够不够谦逊。
他想说的不是 “登泰山多厉害”,是 “就算你有大志向,就算你达到了某个目标,也别忘了抬头看看,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在等着你,别骄傲,别停下”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卓信宝-股票线上配资平台-配资114查询网-网上配资平台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